Easy RealMedia Tools参数设置

这个是我的设置
er

下面这个是转的网上的一篇文章

 

Easy RealMedia Producer可把绝大部分格式都转为RMVB,也是目前最主流的转RMVB软件之一。最主要它是免费的。我们将在下文中为您详细介绍Easy RealMedia Producer的常用设置。

一、常用设置

第一 动态码率的平均码率450K,最大码率900K。

你会问为什么这样设置?其实网上对码率设置讨论也是很多,但始终没有统一的说法,压制经验很丰富的COPD写过界点码率压制方案首先认为rmvb最大码率700-1000k足够编码。这个码率下,可以保证火花、水花,快镜头的编码,背景在合适的画面大小下基本细腻,他还给提供了另外2个码率450-900,380-900。究竟多少才准那?我凭自己压制片子的感觉,450-900是可以接受的,最后压制出的片子的码率有过553K,还有过447K,还有过537K,虽然码率不同但画面质量差不太多,都是可以接受的。

你会问为什么最后的压制出来的码率是有差别的?在一定码率范围内有差别也是正常的,不会差很多的,万一有相差过多的情况,那就是码率的严重错位,失败的作品。

最后说一点码率越大压制出的RMVB的文件越大,如果你可以在低码率压制的片子,和别人在高码率压制的RMVB的效果差不多,那你的就是精品,现在流行小巧高清晰的RMVB的潮流嘛,关于码率的设置你也可以多试试,多些体会. (码率大点也没什么,效果会好些; 码率小点也行的,画面会有几乎看不出来的模糊,就是压制时选择平均码率,可以小掉一些,根据你的硬盘大小来确定)

第二 视频模式

这个要根据你的片源来选择。(根据自己情况选择)

Normal Motion Video 普通动作视频;一般影片可以选择这项

Smoothest Motion 很平滑的动作视频;如动画片等就可以选择这项

Sharpest Image 很尖锐的动作视频;如一些动作画面很多的大片,可以选择这项

Slide Show ; 有幻灯片一样的影片吗,如果你有就可以用这个选项

No Video ; 如果你决定只要片源中的音频可以选择它;

第三 音频模式

Music的效果比Voice好。你也可以压缩哑巴电影选择 No Audio;我选Music

第四 视频编码

因为采用了动态码率所以我用RealVideo9。 (我坚持这个)

第五 音频编码

stere立体声;Surround:环绕;High Response:高保真;

因为音频的码率越大,音频文件也就越大,最后压制出来的RMVB也就越大,但为了追求高音效有人说码率在450kbs以上的,建议选择 96 Kbps 的音频编码 或者更高(如 96 Kbps Stereo Music – RA10);其实是没有必要的,44 Kbps Stereo Music High Response – RA10 或是 44 Kbps Stereo Music High Response – RA8 足以,RA8 和RA10有多大的差距?我都尝试过,出来的声音效果差不多。我在这里选择的是44 Kbps Stereo Music High Response – RA8。 (LIVE & PV 什么的,大家还是采用 96 Kbps 的比较好)

第六设 定FPS(帧速率)

图像质量和帧速率之间存在制约关系;图像质量提高时,帧速率将降低。如果维持帧速率较为重要,那么可以降低图像质量设置。使用23或25都可以,太高没有必要,太小影响效果。 (我一般都是用25fps的,因为电视画面的fps也是25)

第七 播放缓冲时间

缓冲区越大,能够适应的图像质量越高,但同时用户在视频开始前必须等待的时间也越长,原因是播放机需要等到它的缓冲区充满后才会开始播放。通常情况下,缓冲延迟的时间(以秒计)与编码器中设置的缓冲区大小相匹配。但是,如果您计划通过RealPlay服务器进行流式播放,那么可以在编码器中设置较大的缓冲区大小。RealPlay中有一个称为“快速启动”的功能,能够使播放机比实际时间更快地填满缓冲区(假设有足够的带宽)。这意味着初始的缓冲延迟可能会短得多。例如,当用户尝试通过 DSL 或电缆调制解调器播放 56 Kbps 的编码内容时,启动延迟时间可能只有一两秒,而编码过程中的缓冲区大小设置则可能远远不止这些。 我设置为4秒。

第八 关键帧间隔时间

如果使用的关键帧间隔较长,那么在必要时(例如场景变化时)会插入附加的关键帧。对于动作较少的内容,通常设置为 10 秒是比较合适的。对于比特率较高的内容,应当缩短关键帧间隔。我设置为10秒。

第九 调节音量

最大12。个人喜好最大音量。

第十 减少视频杂波

它能移除视频中失真的或多余静态的画面.选不选没有大影响。

第十一 剪辑信息和路径

随便怎么设置都可以。

第十二 在对RV10/9的高级设置中EHQ MODE就是画面质量和压缩速度的权衡。

high就是质量高,速度慢;low就是质量低,速度快;我压制时不选它,因为选它增加了压制时间,最后出来的效果反而和不选它的效果差不多,成了脱了裤子放屁–费2便事,网上有人坚持必须选,有人认为没有用,你自己体会下把。我个人不选。

第十三 高质量重新采样:我的经验选上好。不选看出差距了。

第十四 二次编码

就是人们常说的2PASS,不选它就是一次编码1PASS。是否使用二次编码那?如果你是非常的注重文件大小、视频质量 可以选中它。这样你所花的时间将会加倍,我试了多次但最后的效果不明显。有点使大劲放小屁的感觉。我不愿意选。

二、常用参数和术语解释含义和对视频的影响

视频压缩经常会遇到一些,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含义和对视频的影响。

固定码率:

在流式播放方案中使用固定码率最为有效。使用固定码率时,比特率在流的进行过程中基本保持恒定并且接近目标比特率,始终处于由缓冲区大小确定的时间窗内。固定码率的缺点在于编码内容的质量不稳定。因为内容的某些片段要比其他片段更难压缩,所以图像的某些部分质量就比其他部分差。此外,固定码率会导致相邻流的质量不同。通常在较低比特率下,质量的变化会更加明显。

随着 RealNetworks 公司支持 VBR 的 R9/R10 的出现,现在压片基本上已经都不用固定码率了,不过对于 VCD 这样画质的视频用 CBR 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动态码率:

当计划提供内容供用户下载、将内容在本地播放或者在读取速度有限的设备(如 CD 或 DVD 播放机)上播放时,请使用动态码率。(计划流式播放内容时也可以采用峰值动态码率模式。)当编码内容中混有简单数据和复杂数据(例如,在快动作和慢动作间切换的视频)时,动态码率是很有优势的。使用动态码率时,系统将自动为内容的简单部分分配较少的比特,从而留出足量的比特用于生成高质量的复杂部分。这意味着复杂性恒定的内容(例如新闻播音)不会受益于动态码率。对混合内容使用动态码率时,在文件大小相同的条件下,动态码率的输出结果要比固定码率的输出结果质量好得多。在某些情况下,与固定码率文件质量相同的动态码率文件,其大小可能只有前者的一半。

现在大部分视频作品无论是 RMVB 还是 DVDrip 基本上都是采用 VBR 编码的,推荐。RMVB 里的“VB”就是动态码率的意思,有别于以前的 RM。

动态码率中的平均码率:

使用基于动态码率中的平均码率时,可以指定所需的平均比特率。在某一点上,比特率有可能超过平均比特率,但是整体的比特率则不会超过平均比特率。基于动态码率使用两次通过编码。第一次通过时,数据的复杂程度将得到分析。然后在第二次通过时,系统将设置适当的质量级别以达到平均比特率。基于比特率的 VBR 编码的优点在于,压缩后的流将尽可能达到最优的质量级别,同时保持在可预测的平均带宽之内。

用 RealPlayer 播放视频时会看到该视频的码率,这就是平均码率。比如 450 Kbps。

动态码率中的质量码率:

使用基于质量的动态码率编码时,可以指定所需的质量级别(从 0 到 100)。然后在编码过程中,比特率将根据流的复杂程度发生波动 — 将较高的比特率用于表现丰富的细节或大量的动作,将较低的比特率用于简单的内容。基于质量的动态码率编码的优点在于,对于所有指定了相同质量设置的流,其质量都将保持一致。而缺点在于,编码前无法预知编码内容的文件大小或带宽要求。基于质量的动态码率编码使用一次通过编码。此模式有助于对内容进行存档。

现在很少有用质量码率的。

EHQ MODE:

EHQ MODE:就是画面质量和压缩速度的权衡。

High:就是质量高,压缩速度慢。

Low:就是质量低,压缩速度快。

不过就本人实际使用情况来看,没有什么太大差别,加了这个滤镜会影响压缩速度。

FPS(帧速率):

图像质量和帧速率之间存在制约关系;图像质量提高时,帧速率将降低。如果维持帧速率较为重要,那么可以降低图像质量设置。

人眼分辨不出24帧和30帧的区别,而30帧将会导致画面偏暗以及文件容量变大,而一般电影胶片是23.976帧,所以推荐采用24帧,而目前所有压制软件的默认帧速都是30,这也是最容易让人忽略的地方。

播放缓冲时间:

缓冲区越大,能够适应的图像质量越高,但同时用户在视频开始前必须等待的时间也越长,原因是播放机需要等到它的缓冲区充满后才会开始播放。通常情况下,缓冲延迟的时间(以秒计)与编码器中设置的缓冲区大小相匹配。但是,如果您计划通过RealPlay服务器进行流式播放,那么可以在编码器中设置较大的缓冲区大小。RealPlay中有一个称为“快速启动”的功能,能够使播放机比实际时间更快地填满缓冲区(假设有足够的带宽)。这意味着初始的缓冲延迟可能会短得多。

例如,当用户尝试通过 DSL 或电缆调制解调器播放 56 Kbps 的编码内容时,启动延迟时间可能只有一两秒,而编码过程中的缓冲区大小设置则可能远远不止这些。

关键帧间隔时间:

如果使用的关键帧间隔较长,那么在必要时(例如场景变化时)会插入附加的关键帧。对于动作较少的内容,通常设置为 10 秒是比较合适的。对于比特率较高的内容,应当缩短关键帧间隔。

前面的关于视频剪切部分就涉及到这个问题。

1pass 和 2pass:

说的通俗一点,1pass 就是直接按照设定的码率进行压缩,而 2pass 是先对整个视频进行分析一遍以后,再压缩,从而使码率更加接近设定的平均码率,但是代价是要耗费2倍的时间。

个人推荐采用 1pass,本来压片就是个耗时的工作,2倍时间,呵呵,我可等不了,然而,最重要的并不是时间问题,而是 2pass 在经历了2倍的时间以后,画质并没有什么提高,个人认为 2pass 的作用仅仅是使最终文件的码率尽可能的接近当初设定的平均码率,举个例子:有一段最终幻想X2的动画,就是 Yuna 唱歌的那段,就这4分钟的视频,画面基本上都是光影效果很强烈的,所以设定平均450,最大900的话,1pass 最终出来的文件平均码率是800左右,虽然偏离设定的450不少,但是这段视频所表现的场景就是这么复杂,只有用这样的码率才会使画面看起来不是很差,同样,还是450和900,采用 2pass,最终出来的文件平均码率是540左右,更接近于450,但是画面却惨不忍睹,所以如果是一部电影,时间较长,里面既有画面激烈的场景,又有画面平和的场景,平均起来,最终文件的码率基本上还是不会偏离设定码率太远的,所以推荐采用 1pass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− 6 = 2